找找看小说网【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中华之帝国崛起》最新章节。
的制造环节,而是以组装为主,大部分的零部件都是可互换的标准零部件,铸件也采取预制件。这些零部件在各工厂内统一以流水线生产,然后运输到各船台进行组装。
这个生产模式,起源于另一时空二战时期美国的“自由轮”。
在那个时代,习惯于流水线作业模式的美国人把大工业流水线利用到了极致。与德国式的作坊配套和手工制作不同,与苏联式的从螺丝钉到机器一条龙厂内完成也不同,美式工业的根基就是零部件可互换十泰勒制十福特制作业,以大分工,大流水,大配套的模式,不但促进了产品质量和工艺改进,还大大提高了大批量生产的速度。
美国的自由轮就是这种思路的杰出结晶:性能并不出众,但由于全部标准化,其建造时间从早期的230天,一路下降到了只需要45天。最快纪录,从铺设龙骨到下水甚至只有15天30分钟。到了战争中后期,美国每天就有三艘自由轮下水。这样恐怖的造船速度,让德国的“狼群”日本人的潜艇伏击,神风,统统成了浮云,另外模块化还有助于维修和保养,当然军舰和普通船只的模块化是不一样的,但也能达到23%的通用性。
限于工业底子,工艺的成熟度,尤其是焊接技术远远不过关(焊接技术在19世纪初刚刚诞生还在技术发展的上升阶段),中国还做不到如此恐怖的速度。但被称为“标准轮”的新型散货船以八千二百吨的标准排水量,在这一年实现了最快两百二十天下水的速度,这已经足以震撼整个中国造船业。
这个生产模式,也被尝试运用在军舰尤其是轻型军舰上。
中国的上虞级轻巡洋舰已经被证明是非常优秀和可靠的武器。在根据海战模拟和海航时的数据进行修改,尤其是参考标准轮的建造思路重新设计方案之后,新型的“余姚”级轻巡洋舰开始在海军工厂生产第一批样本舰。
但在重型战舰方面,标准轮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显然不太合适。
毕竟这个时代战舰更新太快,即使林宏对本国的设计理念有绝对信心,也不可能开流水线去生产战列舰这样很快过时的奢侈品,尤其是海军部经常花钱打造一些奇葩的战舰(上文提到的)。
目前,帝国海军部造舰厅已经设计了六种干散货远洋运输船型,四种近海干散货船型,四种河道船型,并全部完成了样本舰建造和施工详图累积。
这些船只的可互换零部件由不同的生产商竞标,基本都采取了流水线化标准作业。由于规格统一,生产量大,流水线作业,占用船台的时间大大减
找找看小说网【shcflt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中华之帝国崛起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